English

一村何需建两校

1998-09-12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周立文 余海波 我有话说

一个自然村,只有300名适龄学生,本来有一所小学便可解决问题,却建起了两所小学:这不仅是典型的重复建设,而且加重了村民的负担——

在浙江省瑞安市曹村镇,有个地方叫许岙,虽然这里包括许南、许北和姜山三个行政村,但实际上是一个自然村。许岙小学原设在许北,就读学生300余人。1995年瑞安市有关部门进行检查,将许岙小学列为危房,要求村里拆除重建;翌年3月,曹村镇决定由三个行政村筹资50万元,并把学校从许北迁到许南。

正当村里为筹资发愁之际,有位人士表示愿出资建校,但希望仍将学校建在许北,因为原来那所小学是他伯父在70年前创办的,建在许北有纪念意义。1996年4月15日,瑞安市委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,尊重那位人士的意愿,同年5月瑞安市召开会议,决定在许北村重建许岙小学。

事情本来简单,不想竟因曹村镇某位负责人的莫名其妙和固执己见,引发了一场纠纷。

1996年8月捐资部分到位,8月21日在许北举行新校奠基典礼,瑞安市侨办主任以及其他部门的负责人到现场表示祝贺。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,在曹村镇委书记林某的支持下,许南的小学不久也动工了;这位书记说:“谁先建好谁先投入使用。”瑞安市几番派人前往阻止均无效果。

为了许南的学校,林某还让镇财政拨出建校款19万元,以后又追加了4.5万元,资金不够便向村民集资,家家都得掏钱:村民姜叶祖一家8口人3亩地,集资1700元;余成况一家5口人2.5亩地,集资831元;李发富老人一家7口人2.9亩地,集资1290元,为了筹集这笔款,老人不得不卖掉一些粮食。许岙是个比较穷的地方,集资加重了农民的负担,使他们颇有怨言。不仅如此,许南学校的用地16亩,也未经土地、建设部门的审批。

农民们感到不可理解:本来无需村民掏一分钱,学校就可建成,为什么非要摊派?而且,许南、许北两所学校的校址相距仅500米左右;而且一所学校就可以容纳三个行政村的所有学生。

记者两次到瑞安采访,发现许北的学校因为某些原因,至今仍在建设,而许南的学校却已开始上课。在镇政府,工作人员得知记者的来意后,多方推托,就是不让见镇里的主要领导,一人用当地方言,对和记者说话的办事人员说:“不要理他!”记者费了不少周折,终于找到镇委书记林某的呼机号;林第一次回电话,没说两句话便把电话挂断,第二次回电话则表示“无可奉告”,并给记者丢下一句话:“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!”

就是这个人,曾嘲笑那位投资办学的人士:50万元有什么了不起,我是领导,他算什么,我要让他把(建校打地基)填下的石子,一粒粒捡起来还给我们。

记者采访了温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林可夫,他原为瑞安市主管教育的副书记,许北建校就是经他和瑞安市市长陈启富首先同意的。林副部长介绍道,当得知许南的学校准备动工时,他曾多次派人前去制止,并且专门把曹村镇镇委书记和镇长叫到他的办公室,明确告诉他们:现在市里决定把学校建在许北,许南就不要盖了。当时镇委书记林某是同意了的。许岙这个地方,经济上不很发达,不用自己集资办学,又何乐而不为呢?许岙建两所小学绝对是个浪费。前年5月他出了一趟国,回来就听说许南已经动工了。林副部长认为,许岙小学的问题,关键在于林某不和市里保持一致,而市里对此事制止不力,也有一定责任。

一村建两校,除了占用的土地,重复投资在百万元以上。许岙的一些村民说,林某欺上瞒下,一定要在许南建小学,里面也许有名堂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